且慢~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可能不適合,更可能因萃取法導致有機溶劑的殘留,影響健康甚至有致癌疑慮,且萃取後會影響咖啡豆的性質,烘烤後咖啡豆風味較差喔!
以下三則文章,請參考囉~
---------------------------------
別以為低咖啡因咖啡比較健康,高血脂病人可能不適合!
上班、開會、聊天、提神......,許多人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咖啡。儘管如此,有些人隨之而來的心悸、胃痛、失眠,也讓人對咖啡因卻步。低咖啡因咖啡是解方嗎?
你是否擔心心悸、失眠,或因為懷孕,而改為選擇低咖啡因咖啡?想少攝取咖啡因,其實跟咖啡豆品種、研磨顆粒大小、烘焙方式、沖煮方式、水溫高低、萃取時間等都有關係。另外,也可選擇經過特殊處理的低咖啡因咖啡。這些咖啡豆在烘焙前,會先將咖啡因萃取出,使其低於原咖啡因含量的3%以下;根據歐盟標準,低咖啡因咖啡經處理過後以重量計,咖啡因含量應不超過生豆的0.1%。
一般咖啡的副作用例如心悸、失眠,多半是咖啡因造成,因此喝低咖啡因咖啡比較不會心悸、不影響睡眠。也有研究指出,對於已有高血糖或是葡萄糖代謝功能較差的糖尿病患者來說,低咖啡因或許是較佳選擇,不會因咖啡因攝取過多而抵銷咖啡穩定血糖的功能,加重糖尿病。
但專責體重控制與健康飲食諮詢的「極致均衡營養(Top Balance Nutrition)」機構創辦人、營養師貝拉(Maria Bella)提醒,別以為拿掉咖啡因就拿掉了所有咖啡的副作用,仍有一些健康疑慮有待更多研究證實。
「許多跟喝咖啡相關的健康疑慮,即使換成低咖啡因,效應仍舊會因喝多而累積,例如胃酸逆流、影響礦物質吸收如鐵、鈣、鋅等、進而影響骨質密度,」貝拉說。
《哈佛醫學院家庭健康指南(Harvard Medical School Family Health Guide)》的報告甚至指出,相較一般咖啡,低咖啡因咖啡有促使膽固醇上升的風險。
不同研究指出,咖啡因具有調節血脂的功效,但咖啡中的咖啡醇與咖啡白醇卻是使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濃度增加的關鍵,因此研究人員建議,一般咖啡只要用濾紙,就能過濾掉大部分的咖啡油脂,有效降低喝咖啡血脂上升的壞處。但哈佛報告卻發現,低咖啡因咖啡即使用濾紙過濾,咖啡油脂含量未有太大差別,仍會造成血脂上升。
研究人員認為或許與咖啡因萃取技術有關,但尚未獲得證實。《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則認為,或許跟咖啡因豆的品種有關,因阿拉比卡豆單價較高,常見於精品咖啡,而製作低咖啡因的咖啡豆品種便多使用羅布斯塔豆,其咖啡醇與咖啡白醇的含量較我們常見的阿拉比卡豆(Arabica)來得高。
咖啡因萃取技術有致癌疑慮?
目前咖啡因萃取技術主要有三種,普遍使用的是溶劑萃取法,但也引發最多討論,因為有機溶劑的殘留量總是讓大家擔憂。
一、溶劑萃取法
◎二氯甲烷萃取法,較不影響咖啡風味,但溶劑是可能致癌物!
生咖啡豆以高壓水蒸氣處理,調整咖啡豆水分含量後,再浸泡在二氯甲烷溶劑中,讓豆子與溶劑充分接觸萃取出咖啡因。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工學系/生化科技系教授蘇南維提到,這種做法是最具經濟效益的做法,因二氯甲烷對咖啡因的萃取效率最高,且容易揮發、不易殘留,與其他物質的反應性也低。
不過,二氯甲烷為疑似致癌物,且對環境有危害,台灣目前禁止二氯甲烷用於食品加工;然而這種做法在美國是通過FDA核准的,僅訂定容許殘留量上限。
蘇南維提到,如果是進口低咖啡因咖啡豆,還是有可能買到用二氯甲烷溶劑萃取後的咖啡豆。但他也進一步解釋,二氯甲烷的沸點很低,大約加熱到30~40度即可揮發,不易殘留;去除咖啡因後的咖啡豆還會經過烘烤的步驟,烘烤溫度約160~230度,可以使二氯甲烷完全揮發。也因此,儘管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將之視為可能致癌物,美國FDA仍准許使用,訂定作為咖啡因萃取溶劑,低咖啡因豆或即溶咖啡的可容許殘留量上限為10ppm。而大部分的低咖啡因咖啡豆檢驗出來僅約1ppm,甚至更少,實際上致癌風險不高。
◎乙酸乙酯萃取法|安全普遍,但略影響風味
因為消費者對二氯甲烷的疑慮,因而產生新的替代品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存在自然界中,甚至有些水果中的含量還高於低咖啡因咖啡的殘留量,被認為是較安全的選擇,也是目前較普遍的做法。
乙酸乙酯的沸點較二氯甲烷略高,約77度左右,同樣容易揮發。缺點是,乙酸乙酯會影響咖啡豆的性質,烘烤後咖啡豆風味較差。
二、瑞士水處理法(Swiss Water)|較安全但較昂貴
不管是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都有化學溶劑殘留的疑慮,因此發展出「水洗法」。利用咖啡因水溶性的特性,將咖啡豆先泡入溫水,待咖啡因與其他成分溶入水中後,以活性碳吸附萃取液中的咖啡因,接著再將不含咖啡因的萃取液引回先前的咖啡豆中,讓咖啡豆重新吸收流失的成分,再將咖啡豆脫水乾燥。
這種方式強調不使用任何有機溶劑萃取咖啡因,成為健康飲食者的選擇。但缺點就是,即使讓咖啡豆重新吸收不含咖啡因的萃取液,仍會影響咖啡豆的風味;不僅如此,此方法生產的低咖啡因咖啡價格也較為昂貴。
三、超臨界/液態二氧化碳高壓萃取法|價格昂貴
利用高壓二氧化碳去咖啡因的程序有多種製法,不僅可用於去除咖啡生豆的咖啡因,也可用於去除烘焙後咖啡豆的咖啡因。
主要的原理在於,利用特定高壓力及溫度的狀況下,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質,可依需求將咖啡豆的風味或特定成分萃取出來,加上配合壓力、溫度控制與萃取所用二氧化碳的水分含量,即可有效的分離咖啡豆中的咖啡因。
這種做法完全不會有溶劑殘留的問題,且可利用多段萃取技術將原有咖啡風味回添於咖啡豆中以保留咖啡豆原有風味。但問題在於,因需要特殊的設備,價格非常昂貴,並不普及。
其實,不管是一般咖啡或低咖啡因咖啡,「適量喝」、「少加奶精、糖」是不致於有太大的健康風險。如果你有高膽固醇,或屬心血管高風險族群,最好跟醫師或營養師討論你是否適合喝低因咖啡。
本則文章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2867
---------------------------------
低咖啡因咖啡是指咖啡在烘焙前,先經過特殊處理除去96%~98%的咖啡因,一杯咖啡所含的咖啡因含量約為5%,一般而言,去除咖啡因的方式有三種:
一、溶劑萃取法:
(一)直接萃取法:
咖啡豆先經過軟化處理,再以高溫、高壓蒸氣加熱使豆表膨脹、增加接觸面積,之後倒入二氯甲烷(CH3CI)溶劑,讓豆子與溶劑接觸萃取出咖啡因。此法是以二氯甲烷吸附豆表溶解咖啡因,但較不亦影響咖啡豆風味。
(二)間接萃取法:
豆子先經過軟化處理,接著倒入溫水中,豆子的咖啡因會與其他成分溶入溫水,此時溶液成為咖啡精華液,再將咖啡精華液導入另一個容器加入二氯甲烷,經過加熱咖啡因會隨著萃取溶液蒸發。最後再將不含咖啡因的精華液導入溫水萃取的咖啡豆,讓咖啡豆重新吸收流失的成分。此法採間接萃取,但較容易失去咖啡風味。
二、瑞士水處理法:
咖啡豆先泡入溫水,待咖啡因與其他成分溶入水中後,以活性碳過濾精華液的咖啡因,接著再將不含咖啡因的精華液引回先前的咖啡豆中,讓咖啡豆重新吸收流失的成分。此方式強調不使用任何化學溶劑萃取咖啡因,也成為健康飲食者的選擇;雖然未用化學溶劑萃取,但咖啡的部分成分也被活性碳過濾了,導致咖啡流失些許風味,不僅如此,此方法生產的低咖啡因咖啡價格也較為昂貴。
三、二氧化碳高壓萃取法:
烘焙咖啡豆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CO2),此時將二氧化碳經高壓處理成為液態後,再倒入處理過的咖啡豆便可去除咖啡因,接著將壓力釋放使二氧化碳轉化為氣體揮發。此方式去除咖啡因不會造成咖啡豆損傷、色澤也不會改變、也不容易萃取咖啡因以外的物質,可保留咖啡豆原有風味,但因需要特殊的高壓環境才能完成,需鉅額投資設備,因此此方式萃取的低咖啡因咖啡較少於市面上見到。
本則文章資料來源:咖啡什麼
http://coffee.yipee.cc/949/%E4%BD%8E%E5%92%96%E5%95%A1%E5%9B%A0%E5%92%96%E5%95%A1%E4%B9%8B%E8%A3%BD%E4%BD%9C%E6%96%B9%E5%BC%8F
---------------------------------
---------------------------------
淺談低咖啡因咖啡
許多醫師值班或看診時,身旁常少不了咖啡,而從超商開賣後更容易隨時來上一杯,儼然成為白袍醫奴的保力達B。
曾幾何時,筆者從一天可以喝上四、五杯面不改色,到一杯以上就容易心悸,做過Holter EKG 並未找到特殊原因,在常常聞著咖啡香而饞涎不已下,便開始尋找去 / 低咖啡因(Decaf)咖啡相關資訊。
根據歐盟標準,低咖啡因咖啡的定義,是處理過後以重量計咖啡因含量不超過生豆0.1%。而星巴克的標準(也算一般國際標準)則是去除至原含量3%以下,其實只能叫低咖啡因,不能稱為去咖啡因咖啡。
而去除咖啡因的方法很多,大略可分為:
1. 直接 / 間接接觸法: 目前最常用就是使用化學溶劑如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醋酸乙酯(ethylacetate, EA)將咖啡因溶出。雖然殘存量極低也訂有標準,但很多人仍有疑慮,認為二氯甲烷是可能致癌物,醋酸乙酯則會造成皮膚問題。也許去咖啡因咖啡裡還殘留多少咖啡因,將不會是大家在意的項目,有機溶劑才是。看到這裏滿心等著買decaf的同儕說不定就此一哄而散了?
回顧過去八零年代曾熱門的流病話題,就是飲用咖啡和胰臟癌的關係,其相關性至今仍沒有定論。而當時就有學者認為是decaf,可能是其中使用的溶劑所造成,這可是正副總統級的文章,因為首先發表者正是林瑞雄教授!(Lin, R. S., and Kessler, I. I. A multifactorialmodel for pancreatic cancer in men: epidemiologicevidence. JAMA, 245:147-152,1981.)也許真是過去三零至六零年代末去咖啡因所使用的,確定是有害物質的”三氯乙烯”造成的吧!但之後更詳細的研究似乎沒有進一步證實這個相關性。 (Cancer research1986;46,5360-5363)過去也有研究發現喝低咖啡因者體內的壞膽固醇會提高,好的則不變,但也是沒有定論!
2. 瑞士水洗法:Swiss Water®,這有專利。簡言之將生豆泡水,將浸泡後的水以活性碳過濾掉咖啡因,再將過濾後的過飽和水回泡豆子。
3. 超臨界二氧化碳(CO2)處理法:咖啡豆吸水後膨脹,咖啡因分子在豆體內鬆動後,加入二氧化碳並在水中給予大於 100 大氣壓(Atm),就是創造一個高壓低溫蘇打水的環境。咖啡因被二氧化碳捕捉後,就會開始移動。二氧化碳具高度選擇性,不會去捕捉咖啡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其為咖啡豆中風味及氣味的主要成分。這個方法其實大家應不陌生,因為也被用在台灣超市有售的義美免洗米上!
另外較少人提到的還有用triglyceride 方法來去除的,不知道和咖啡因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有沒有點相關。有趣的是各種方法分離出的咖啡因,可做為藥廠等用途(普拿疼加強錠和可口可樂我想就是這樣來的!)。
坊間咖啡館多如雨後春筍,但若問起低咖啡因產品,幾乎十之八九都會說 :「抱歉!本店沒有…」,例如醫師公會所在的湯城園區裏另一家規模也不小的店就找不到。就連星巴克的低因咖啡豆子也常常缺貨而需要預定。筆者最先買的是它的家常低因豆(Decaf houseblend),後來買到的是”祥龍” (其實是komodo,科莫多龍,可知是印尼豆為主)。
而一般我們在店內點用的則是 Decaf espresso,在台灣門市並沒有販售整包的豆子。如果在美國,則還有 Sumatra(有隻蘇門答臘虎標)和 Verona或即溶等可以選擇。歷次在台灣所買的商品,細讀包裝說明,可知它用的是化學去咖啡因法中的 EA,而日本、香港則都有賣 CO2 或瑞士水洗法處理的豆子,如此說來,該向台灣的統一星巴克抗議了?
最大的重點在,Decaf 的味道如何?很特殊的豆子如麝香貓咖啡當然不可能拿來做 Decaf,那是暴殄天物,所以可比較的基準真的十分有限。個人覺得,和一般咖啡豆相比,因為經過處理,香味的確容易揮發殆盡,若密封得稍差被氧化,進而降低甜度,苦味浮現,讓去咖啡因的豆子從風味還算飽滿到呆滯無味,可能約一週多一點就差不多報銷了。
若以最容易取得,也就是在星巴克門市所喝到來說,品咖啡的行家大概會覺得,那是和原本相較下香氣和滋味都稍淡了點的陽春虛弱版本,真的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啊!但絕不至於到想像中煙灰缸裏的咖啡渣一樣令人失望。
其實在磨豆子的時候也很香,甚至自己煮也可以泡濃一些。尤其是可以來個三、四杯都不會心悸,就寢前飲用也不致睡不著,對咖啡死忠人士在晚上更有好理由點杯decaf,實在不錯!
筆者另外還試過Tiamo已研磨好的Lavazza低因咖啡。標示只說自然萃取方式,把生豆中的咖啡因抽取出來,未說明用何種方式去除,但通常自然萃取就是化學溶劑法。和星巴克的比起來,焦味比較淡,香氣比較甜一些,但都不是很濃烈。而雀巢即溶低咖啡因咖啡是日本進口,風味也接近它原來自家的即溶咖啡。
另外在烘焙者咖啡(在美國也有幾家分店,是台灣人開的,它的麝香貓咖啡確實不錯)試過的豆子也是和原來相比香氣偏淡。而店中的咖啡達人認為自家 Decaf 的咖啡渣還是有點化學異味,不過我聞不太出來就是了。
最值得推薦的就屬一家台中的咖啡店 : 歐舍。它的衣索匹亞日曬西達摩低因咖啡(CO2處理法),來自 Sidamo 省的 Dara 區,由一百多戶小農組成的村鄰合作社,平均每戶約 0.5公頃的咖啡園,該地海拔約 2000 公尺。它的果香氣息保留的很好,有香料甜味和杏桃果實香味,風味醇厚,幾乎不輸一般莊園咖啡。
另有一家Mojocoffee也在台中,用的是瑞士水處理法的豆子,烘培得宜,也很不錯。幾年前就有低/無咖啡因的咖啡樹新品種被發現,這已是天大的福音!但更神奇的是日本奈良先端科技大學基因研究中心,佐野浩教授的團隊以「RNA 干擾子」 (RNAi)抑制第二個轉甲基酶(theobrominesynthase,咖啡鹼合成酶)基因的表現,打斷咖啡因的製程。結果實驗咖啡樹成長一年後,葉子中的咖啡因含量降低了五到七成!(Nature 423, 823, 19 June 2003)
相信再過幾年,我們又要煩惱選擇基因改造,或非基因改造的咖啡豆子了!
本則文章資料來源:痞客邦醫族
http://ntcma.org/LIFE/NO15/46.pdf
作者簡介:馮鈞瀚 醫師
現職:新莊區沈耳鼻喉科服務醫師
---------------------------------
-----------------------
部落格:#19號咖啡工作坊
粉絲專頁:#19號咖啡工作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